近一段時間,申城連續多次遭到午后短時雷陣雨的侵襲,全市范圍內多個區域發生明顯的閃電現象。商報記者從市氣象局下屬防雷中心獲悉,每年8月是本市雷電災害頻發的季節。為了更好地普及相關的防雷知識,加強避雷設施的檢測和維護工作,記者近日專訪了上海市防雷中心的總工程師黃曉虹。
本市雷電
多發于七八月
根據市防雷中心發布的《2011年上海防雷業務年報》顯示,去年本市的雷暴日數共53天,雷電天氣主要集中在7-8月,共發生地閃現象75349次,占全年的91.9%。其中以8月最多,雷暴日達到19天,閃電數目為58457個。
在雷電天氣發生的地域分布上,各區縣密度分布不均,閃電現象發生較多的為中心城區和寶山區,市中心氣象臺因此共發布雷電黃色預警49次。
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年共發生雷電災害32起,其中人身傷亡事故4起,造成4人死亡2人受傷。在室內,雷電災害事故以家用電器和辦公設備的受損為主。
本市作為全國雷電較為頻發的地區,影響中心城區和市郊的雷電危害其實各不相同。據黃曉虹介紹,市郊地區主要受到直接性雷電危害影響,而市區則主要受雷電感應、雷擊電磁脈沖和雷電波入侵的侵害。
在市郊的雷電災害統計中,多發的是雷電直接擊中人體、動物、建筑物等承載體的情況。其特點主要是,多發在空曠地帶,容易直接擊中人體致死致殘,樹木較易起火受損,高壓電輸電線路跳閘頻發。
例如,2011年8月11日15時45分,行走在閔行區江浦鎮豐南路、永豐路附近的母子3人,被雷電擊中后2死1傷。粗略統計顯示,本市郊區每年因此原因死亡的人數都在3人左右。
而在本市中心城區所受的雷電災害方面,黃曉虹表示,因為市區的財產密度較大,所以遭雷擊損傷的一般為建筑物內的設備,以及室外的公共服務設施,例如供電系統、通訊系統等。
國家《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中就解釋,雷電感應和雷擊電磁脈沖這兩種現象會產生磁場和電流的變化,容易對計算機系統、電話網絡、小區監控系統、衛星電視線路產生破壞。而另一種由雷擊產生的雷電波入侵現象,則會通過各種導電線路進入室內,從而對居民和單位的各類電器產生破壞。
雷擊“假死”應及時搶救
有相關醫療急救專家告訴商報記者,雷擊損害人體的生理效應一般分為三種:一是強大的閃電脈沖電流通過心臟時,受害者會出現血管痙攣、心搏停止;二是雷電流通過大腦神經中樞時,使受害者停止呼吸;三是強大的電流通過肌肉,會造成電灼傷或肌肉閃電性麻痹。
其中最危險的是受害者心臟停跳、呼吸停止的雷擊“假死”現象。這時,應該立即組織現場搶救,將受傷者平躺在地,進行人口呼吸、心外按摩。如果不及時搶救,受傷者會因缺氧而死亡。
另外,在雷擊電灼傷方面,雷擊可能使受害者的衣物著火,融化傷者的金屬飾物和皮帶。這時,應該及時讓傷者平躺,使火焰不致于燒到面部,并用厚外衣、毯子等包裹撲滅火焰。
不過,相比災后急救,廣大市民在防范雷擊時還應當首先做好事先的預防工作。例如,遇到雷雨天氣千萬不能驚慌,應該先遠離大樹、電線桿、廣告牌等可能遭到雷擊的物體和場所,避免在曠野上行走、肩扛金屬制農具。如果在室外,則要立即尋找庇護所。凡是裝有避雷針、鋼架的混凝土建筑物,都是不錯的避雷場所。同時不能忘記關閉門窗和電器,以防止雷電侵入室內。
內部防雷設施極易被忽視
說起避雷防雷設施,人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高高地豎立在屋頂的避雷針。然而在專訪中,黃曉虹告訴商報記者,其實雷電防護分為外部防護和內部防護兩大類。外部防雷具體的措施主要包括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引下線、接地裝置、屏蔽、共用接地系統等。內部防雷具體的措施主要包括共用接地系統等電位連接、屏蔽(隔離)、合理布線、安裝電涌保護器(SPD)等,可謂名目繁多。
黃曉虹告訴商報記者,國家《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將建筑物防雷等級分為三類。
級別最高的第一類防雷建筑包括:彈藥庫、化工廠、油庫等。第二類主要指軌道交通設施、重點文化保護建筑、大型交通樞紐、博物館、展覽館、國家級檔案館、辦公樓、計算機中心等。第三類建筑則包括大多數居民住宅和城市普通建筑物。這三類防雷建筑物均需要配備相應級別避雷針、避雷帶等防雷接閃器,并對其不同的防護范圍和強度有著明確規定。
在建筑物內部防雷方面,商報記者了解到,雖然有物理隔離、電磁屏蔽、等電位連接和安裝電涌保護器等多種措施,但目前許多老舊建筑物卻在此方面存在不足。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黃曉虹表示,房屋管理部門可以采用將門窗接地,或在重要部位安裝鋼板、鋼網的方法來進行電磁場屏蔽。而居民朋友們首先應該將易受電磁場影響的家電遠離可能產生雷電干擾的墻面、立柱,隨后可以安裝各類經過本市相關防雷擊產品專業檢測的強電、弱電線路電涌保護器。其中,針對強電的電源電涌保護器可以保護冰箱、空調、彩電等大家電,而針對弱電系統的信號、控制線路電涌保護器,則可以有效地防止計算機系統、寬帶電話網絡、衛星信號線路、有線電視線路、小區監控系統遭到雷擊破壞。
防雷設施檢測至關重要
據《2011年上海防雷業務年報》的統計顯示,去年本市的防雷裝置年度安全檢測共有受檢建筑物51893幢,新建建筑物11722幢。其中,檢測高層建筑物(高度>24米)5776幢,易燃易爆場所1225家,幼兒園、中小學和大學795家。
《上海市雷電防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防雷設施的檢測一般分為竣工后驗收階段和投入使用后的定期檢測階段。按照去年9月新實施的國家《防雷減災管理辦法》,防雷裝置實施定期檢測制度。一般的裝置和設施應當每年檢測一次,對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應當每半年檢測一次。
其具體的安全檢查項目包括: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防雷電感應、雷電波入侵和電涌保護器、防靜電、防雷擊電磁脈沖等。主要的技術指標為:外觀、破損斷裂、金屬銹蝕、接地電阻、電涌保護器性能等。
同時,在防雷裝置的日常維護工作中,還必須檢查裝置是否隨建筑物產生變形、接地裝置周邊地面是否沉降、接閃器是否融化銹蝕折斷、避雷針(網、線)是否懸掛電話線、電視天線等。對于19層以上的高層住宅,物業管理企業還應當及時主動地向相關機構申請檢測。
從目前的大量檢測結果分析,本市的防雷設施主要存在接閃器斷裂、銹蝕,電涌保護器老化,接地裝置受土壤腐蝕這個幾種問題和隱患。
此外,許多業內人士還透露,目前在防雷裝置的安裝和維護方面還存在宣傳較少,專業知識缺乏,主動參與度不高的情況。特別是在雷雨季節前后,相關建筑物使用管理單位對防雷裝置和設施的維護保養有所缺失。
存在防雷設施
老化現象
高層建筑物一直是防范雷擊傷害的主要目標,為了更好地了解本市高層建筑物的防雷裝備設施情況,商報記者近日實地探訪了本市幾處較有代表性的高層建筑。
上周三,商報記者首先登上了江寧路長壽路附近的一處商品房小區高約100米的樓頂,在樓頂近500平方米的面積中,分布著數條避雷帶,而在整個樓頂最高處的水箱上方,還聳立著一根長度近4米的圓形鋼制避雷針,其高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安裝在其旁邊2米處的大直徑衛星電視天線。
據小區物業負責避雷裝置日常維護的蔣師傅介紹,該樓的衛星電視天線直徑達到3米,用來給整棟樓的居民提供衛星電視信號。根據相關的房屋設計要求,這里的避雷針因此進行了加高,并每年接受上海市避雷裝置檢測站的檢測。
此外,整個衛星電視天線還進行了全線路的防雷擊處理。例如,該天線的信號傳輸線路全部使用屏蔽電纜包裹,在進入建筑物內部前進行等電位連接,而在每個住戶的電視信號箱內還安裝了弱電用電涌保護器。
但隨后,在本市真光路上一棟建造年代較早的高層住宅中,商報記者卻發現了不同情況。據了解,在這幢22層樓的大樓頂端,赫然豎立著6根長度超過3米的避雷針。然而就是在外部防雷設施一應俱全的情況下,這棟大樓卻沒有多少內部防雷設施。當商報記者詢問居民,是否給自家的網絡線路、衛星電視安裝了電涌保護器時,多位居民都表示對此一無所知。
記者通過此次走訪發現,因為我國的相關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是在1994年開始實施,所以許多在此之前建造的建筑物都存在架空線路多,室外防直擊雷設施老化、建筑物內防雷設施少、內部線路布線混亂的問題。
黔南州咨詢熱線:
13874906936
電話:13874906936郵箱:912627508@qq.com
QQ:912627508地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文化路25號
Copyright? 貴州黔南防雷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