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防雷減災和防雷工程監督辦公室:他給人們撐起防雷“保護傘”
9月10日,記者在辦公室見到了正在忙碌的張玉樺,成熟穩重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張玉樺,2006年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后,一直在省防雷中心工程科任職,主要從事防雷工程的設計與施工。
自參加工作以來,張玉樺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業務能力很出色,工作態度更是受到廣泛稱贊。談到這8年來工作的感受,張玉樺坦言,可以用“三多一少”來概括:
第一多是加班多。有時候任務來得比較急,所要參與的項目比較多,很多工程項目時間重疊,張玉樺和同事會連著工作幾個通宵,最多的時候三天要參與四個項目。
第二多是出差多。在外地出差風餐露宿,野外施工條件特別艱苦,有段時間在高速公路上施工,適逢酷暑,張玉樺身上曬出了痱子,曬脫了皮。
第三多是危險多。做防雷工程經常需要爬到樓頂山頂,張玉樺笑著說,剛開始的時候不害怕,后來越來越害怕。
至于一少,是陪伴家人的時間少。說到家庭,張玉樺深深地嘆了口氣,沒結婚的時候覺得出差加班無所謂,這幾年結婚有了孩子,最忙的時候會連續數月沒有節假日和周末休息的時間,也不得不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每天很少準時下班。
張玉樺告訴記者,做防雷工程最重要的是責任心。因為這是一個保障安全的工程,首先設計方案要保證完善,沒有紕漏,施工時既要保證自身的安全和工藝上的完美,還要確保這個工程做成之后起到安全的作用,支撐這幾點的就是責任心。
正是因為懷揣著這份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張玉樺在工作中認真鉆研、勇于創新,善于開動腦筋去解決施工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2008年,嵩山歷史古建筑群申遺,需要做一些防雷工程
張玉樺和他的團隊就承接了這個項目。在工程實施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因為,為古建筑安裝避雷設施有很高的要求。在保護嵩陽大唐碑時,既要發揮出防雷功能,又要保證防雷裝置不會影響到文物的美觀,還要與周圍的環境達到和諧統一,怎么辦呢?張玉樺大膽創新,創造性地提出采用仿真樹作為避雷針的偽裝,這一想法立即獲得了其他同事的贊同。之后,這項方案也得到了文物部門專家的認可和肯定,并順利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有多家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這樣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今年上半年張玉樺和同事們還剛剛完成了承德避暑山莊防雷工程,這是全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單項防雷古建工程。由于工作成績突出,今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張玉樺和他的團隊“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